初见楚炫堂生态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是在他的九六广场店,服务员都很熟悉老板喜欢坐在哪个包厢,喝哪一款茶以及哪几道菜。她们都说老板挺好的,等万捷推开包厢的门走入,身材中等的他确如员工们说的,颇具亲和力。
聊起自己的求学和创业生涯,万捷是娓娓道来。1970年生人,万捷算是武汉人,因为父母是知青,所以生在湖北恩施,在鄂州高中就读,1987年考入武汉市城市建设管理学院(2000年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市政专业(公路与城市道路方向)。
虽然万捷后来的人生道路与市政专业相去甚远,却也是相当的精彩,而母校当初的影响也若隐若现。
开心大学
对于在校生涯,万捷回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故事,聚焦的不是如何上课,而是如何开心。“那时候成绩属于中等偏上,但是踢足球、打乒乓球却是骨干。”万捷的父亲在恩施地区的体委工作,他从小就和体育结缘,因为个子不高,所以主要玩的是技巧性活动。
万捷眉飞色舞地描述着自己的大学生活,主题就是“快乐”。那时学校背靠东湖,一汪碧水,干净得很,夏天在里面游泳自不待话说。趁着有空,在湖里面钓小龙虾才是乐趣,白天用几只青蛙腿,不消一个下午便能钓上半桶小龙虾,给大家打牙祭。“那真是生态有机的食品,现在的小龙虾难以相提并论,”万捷感慨至今还记得那种味道,不过当下的餐馆已经做不出。
除了白天的娱乐,还有夜晚的安排。他回忆说,经常是半夜时分,宿舍里好几个同学爬起来,转到学校边上的农田里去抓鳝鱼,鳝鱼太滑不适合用手抓,他们就把鞋刷改造过来,把绒毛换成钉子。这样遇到鳝鱼,一刷子过去便是一条,跑不了。
“有一次走夜路,我一脚踩下去,发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吓了一跳。”万捷还记得那个场景,惊出一身冷汗,大家赶紧拿手电一照,原来是一只刺猬——当然,最后它也填了大家的肚子,算是一个惊喜。
当然,这么不务正业并不代表学业一塌糊涂。“我属于不太上进的,但是毕业设计还是拿了A。”万捷对于自己的读书生涯并没有像一般理工科学生那样埋头苦读,他笑着说,唯一遗憾是感觉那时候还比较小,在校园里没有谈恋爱。
1991年,从大学毕业的万捷被分配到武汉市政规划设计院,就是做设计。算起来,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铁饭碗”,不过,万捷却在这里第一个“吃螃蟹”,居然成为设计院历史上第一个被“除名”的人。那还要追溯到1992年,他被单位调至海南承担设计任务,那时候,海南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房地产的火热让设计工程应接不暇。
海南创业
也正是这次海南之行彻底改变了万捷,或者说激发了他内在喜欢冒险闯荡的天性。约在1992年初,万捷到达海南,去了大半年,工作完毕就在年底再回到武汉。在海南尚好,但是一回到武汉,万捷就感觉差异太大,因为海南的改革之风已经将他彻底熏陶,回到相对闭塞的武汉,他已经不太适应。
在内心里,也在盘算自己的前途,是不是未来几十年都要一层一层地往上爬,然后画一辈子的设计图?对于这个几乎可以看到天花板的路径,万捷对自己说了“不”。于是,他选择了不辞而别,压根就没有跟单位说一声就又到了海南,“不干了”。
当然,他明白这种后果,说起为什么没有走常规的辞职路径?万捷直言说,无所谓,因为开除对他也没有任何影响,已经不愿意再和这样的单位多打交道。当然,话语是相当豪迈的,其实他的底气还是源于海南之行,而且也是源于他的大学。
原来,在海南的大半年里,虽然是接受了设计院的工程设计任务,但是也碰到了许多师兄们,他们早几年毕业,自己开公司,借助海南的开放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做出的业绩丝毫不亚于他们这种有来头的单位。
“刚好赶上海南的大开发,房地产热,所以机会特别多。”万捷感慨碰上了好时代,所以在与师兄们接触之后,他就发现,还窝在原来的事业单位里,颇不自由,而且发展前途也不见得多好。所以,干脆“下海”跟师兄弟们一起创业,于是刚从海南回来一二个月,他就再回海南。
这一次没有了单位的指派,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家庭的支持,直接投奔那些师兄们。在那里,包括几个师兄在内的有七八人作为设计骨干,他很顺利地加盟其中。不过,万捷可不是没有主见,也不喜欢寄人篱下,他自己的算盘着自己要闯荡天下,而不是靠着师兄们的羽翼荫蔽着。
于是,没几个月,万捷就从师兄的公司里“拉”出二个人,加上他凑成三个合伙人,开了一家自己掌控的咨询公司。那时候,行业发展也不太规范,但相对自由,找到一些可以挂靠的设计单位,就开始接生意。
说到这,还得回过头说说万捷的“卓尔不群”,他在设计院一年多时间里,业务并不算突出,但是他有一个比较大的收获,那就是炒股。在大学里对股票也一无所知,但是踏入职场,被周围几个同事影响着,头脑灵光的他立刻发现早期的中国股市大有赚头。
经过一阵子琢磨,他炒股已经有些经验,和单位几个同事商量,大家集资给他代为炒股,由他操盘,最后约定分成。几个人的资金也不过万把元,但是刚好赶上了牛市的好运气,他买的股票没到半年都大涨了一倍,最后分红下来,他领到了好几千元。要知道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不过是一百多元,这几千元是要辛苦干上一二年的。这点钱,加上家里的一些支持,成了他在海南创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股市高手
不过,万捷的创业生涯里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成立公司半年左右,中央政府就对海南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房地产行业几乎很快进入冰冻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设计行业也不可能火爆下去。“最苦的时候,我身上只有十元钱。”万捷感慨当时确实很难坚持下去,不过好在没几天,他们又接了一个大约几万元的单子,这样公司又能撑下去了。
但是,调控毕竟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所以最终他选择了放弃这个行业。有意思的是,他的生命中似乎总会冥冥中出现贵人,这次万捷遇到了一位台州老板,相识不久却信赖有加。这位老板邀请万捷去做他的助理,而当时他们经营的产业包括养殖甲鱼和经营信用社。这样的工作持续到了1995年底,那时候中国的证券市场出现了一级半市场,即可以在柜台交易一些未上市公司的股票。
于是趁着回武汉的一次机会,万捷给老板做了一份可行性报告,称武汉柜台交易市场大有可为,最后老板同意他的结论,交给他200万元,让他全权负责这个投资。这样,万捷回到武汉,那里刚好有高中同学在证券公司工作,他以百万资金进入大户室,全身心进入了资本市场,而且是悄悄潜伏进去。
“那时候虽然柜台交易刚开起来,成交量很低。”万捷说,二百万的资金几乎是用了三个月时间才花掉,精心挑选了大约7支股票,因为交易量本来就小,不可能大规模买进,而且也不能把价格炒得太高,所以每天就在悄悄地蚂蚁搬家一样的吃进。那是1996年的3月,而牛市的行情在6月启动,这一回万捷又走运了一把。
到了夏末,他的二百万元买的股票就翻了一二倍,而在那时,比较警惕的他已经空仓出来。虽然后来,江浙一波的资金进来接盘,有些柜台交易的公司也最终成功上市,这些后来者也接着赚得盆满钵满。不过,这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这个时候已经赚到了人生更大的一桶金。
话说回来,那时候这笔钱的使用没有什么协议约束,如果万捷说了声没赚钱,把本退还给台州老板,恐怕谁也说不了什么,因为外界也并不知道他究竟赚了还是赔了。不过,万捷最终选择了诚信做人,如实地把本利都交给了老板,最后拿到了15%左右的分红,也就是四五十万。
1997年,万捷和高中同学合伙开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自己的在股市的成功经历其实颇能吸引客户,于是开始了初级委托理财业务。1999年5.19行情启动,万捷和武汉公司的整个团队敏锐地全部移师上海,吸引新的合伙人,组建了资产管理公司,万捷任职董事副总经理。利用已经建立的影响,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私募委托理财业务。在席卷中国的网络科技股热潮的带动下,中国股市走出了一波凌厉的飚升走势,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上证综指从1100点之下开始,最高见到1700点之上,涨幅超过50%。
次年春节,沪深股市在充分消化5.19行情的获利筹码之后重拾升势,上证综指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并于2001年6月14日达到最高点2245.44点,持续长达两年的大牛市。万捷是时代的幸运儿,这一波大赚不是自己的钱直接炒股,而是管理他人资金来收取佣金。
“从1999年到2002年,最高峰大约掌管20亿资金左右。”万捷回忆说,那时候春风得意,尤其是少年得志比较狂放,到了上海,也赚了不少的钱。“钱赚了,房买了,车买了,”万捷坦言那时候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目标,有点眩晕的感觉。
投身餐饮
2003年,中国的坎坷之年,非典影响着生活,也影响着经济。而在2002年底,万捷就因为投资理念不合,决定退出自己参与创立的公司。当然,现在那家公司也不复存在了,大抵是消失于此后持续4年的大熊市。
这次退出,对于万捷而言,也是再出发的好机会。2001年,他有了至今引以为豪的儿子,退出后,他们一家也是专心照顾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不过到了2003年,妻子觉得还是开一家餐馆做一点事业。
他们选中了金茂大厦对面的一家商铺,因为2003年的非典,让不少商铺生意艰难,而万捷也再次拣了便宜,他说,相信非典的疫情会在夏天到来后就逐渐衰弱。2003年的5月1日与商铺谈判,5月4日就签约,也就是几十万元的转租费用。
不过,600多平方米的餐馆还是遭遇了一点麻烦,那就是装修被“坑”了。因为不太熟悉行情,装修就花了200万,这样几乎把自己前几年的积蓄花光了。不过还好,餐馆开张不久,非典疫情也就消失了。
而这就是楚炫堂的第一家店,万捷说,这个名字是特意请了风水先生取的,聚财也聚人气。从字面寓意角度分析:“楚”:指湖北,菜品是以湖北菜系为根,展示巴楚文化;“炫”:炫耀之意,表示发扬光大、自信、时尚;“堂”者,聚会之所,寓意我们的餐厅是一个聚集朋友的平台。
不过,最初开店半年,生意并不算太好。万捷辗转思索,老一套的排骨藕汤、武昌鱼难得消费者芳心。而与鄂菜口味比较接近的川菜、湘菜,市场占领度已经很高。鄂菜想要闯出新天地,必须打造全新的概念。一次机缘巧合,万捷来到湖北宜昌时发现,这一江段的“三峡肥鱼”肉质鲜美,与刀鱼、鲥鱼、河豚并称为“长江四大名鱼”。万捷和当地的肥鱼养殖大王黄世武一拍即合,一个养,一个销,建立从产到销的产业链。
2008年,楚炫堂第一家店面面临拆迁,于是转移到了不远处的陆家嘴九六广场。从2006年到2010年,楚炫堂以核心商圈为选址目标,连锁发展门店,在主要商圈开出了六家门店。更重要的是,他已经不再把公司定位为一家餐饮店,而是转型成为一家生态鱼的全产业链渔业公司。
这也要得益于2004年至2006年,他在中欧工商学院读EMBA的经历。在那里,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关于楚炫堂的大规模连锁发展。“我至今记得导师在我的论文上,把供应链三个字圈起来,这就是我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万捷如是说。
主打生态
2010年,上海楚炫堂酒店有限公司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入选代表入驻世博会中华美食街,万捷决定在世博会上重点推出宜昌的长江生态肥鱼,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品尝到三峡的自然美味。
2010年6月,在上海的餐饮市场异常火爆的情况下,万捷感觉到了公司在餐饮发展方面的天花板,决定把公司的名称由原来的上海楚炫堂酒店有限公司改成现在的上海楚炫堂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完成公司由餐饮企业向全产业链的现代渔业的战略转型。如果说餐饮企业开设农场或者养殖场也不算罕见,但是定位于生态养殖,则是万捷的独到之处,“这就是提高门槛,不会轻易被复制”。
万捷利用宜昌的长江肥鱼产业自然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采用生态养殖保护环境,既保持了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又生产出大量无公害绿色食品;既充分利用了三峡水资源,又为库区农民致富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既提高了水域的经济效益,又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长江肥鱼。
目前,楚炫堂负责养殖的长江生态肥鱼,已建立了从宜昌到上海完整的产业链。2004年年产成鱼2.5吨,到2010年,年产成鱼达100吨,并拥有了50万尾不同阶段的鱼种和半成鱼的养殖规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在开始就选择了与上海海洋大学(原上海水产大学)的合作,将库区生态养鱼作为课题,并在2010年的时候使养殖场也成为高校的产学研基地。
“这就使得后来政府清理库区传统养殖时,避开了被关停的命运。”万捷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因为大量的库区传统养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而楚炫堂选择生态网箱养殖模式,以环保为标准,既保护了水体资源,又生产出了高品质的生态鱼。
不过,毕竟这生态鱼是有限的,所以定位肯定是走高端路线,它的市场售价要比普通的鱼高上5倍,而且三峡肥鱼特征明显,根本就模仿不来。由于库区不在发放养殖场的牌照,所以他不太担心被复制了,更重要的是,他手头还有独家5000尾种鱼,因为人工养殖三峡肥鱼的话,雄鱼只能杀鱼取精,再与雌鱼配种繁殖,至今没有技术可以解决不杀鱼来取精。
万捷颇为自豪地说,这就意味着这条三峡肥鱼的全产业链几乎没有其他人可以染指,这种独有的品牌也正是公司最强的竞争力。最近他还为生态鱼打开了上海数十家星级酒店、高档餐厅的市场,包括西郊宾馆、外滩源一号这样的品牌店的大门,以后还会向更多高端的酒店、餐饮店提供生态鱼。明年预计可以实现年产长江生态肥鱼400吨,渔业综合销售产值6000万元,还会建立起一个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一条龙”的技术、信息服务体系和现代化物流体系。
不过,他也坦陈,现在面临资金和人才的瓶颈,尤其是管理和销售的人才,现在楚炫堂已经开展B2C的业务,今后会在上海不少中高端社区开设生态鱼的专卖店。“最终,这个全产业链的渔业公司会上市。”在万捷的发展规划中,这是三五年之内就会发生的事情。
校友感言:
对于母校而校友会,万捷希望可以为校友活动能够提供活动场所,楚炫堂可以成为校友们在上海体验到武汉风味的餐饮,如果想念母校又不方便回去,在楚炫堂品尝一下鄂菜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万捷也建议可以成立华中科技大学的校友高尔夫球队,这样可以让校友们更便捷的会面交流,同时,他也对80后、90后的校友活动非常支持,以后校友会或者分会有活动,都可以邀请他参加,他认为多和年轻人交流,其实非常有助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同时他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给学弟学妹们,毕竟他也只是一个7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