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友消息 > 正文

房迷张义鸿

【来源: | 发布日期:2011-12-16 】

(校友会特派记者 陈哲/文)

回想起当初,张义鸿觉得进入房地产,多少有点误打误撞。一进去,便做到至今,成了迷。

张义鸿生于重庆,199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就一头扎进了房地产行业。“当年是一家台湾房产代理公司,说辞、市调、接待、跟踪客服等各个环节的培训都相当严格。”那时,房地产行业极度低迷,“几个月才能卖掉一套房子。”这对刚入行的张义鸿是一段艰苦而有效的磨练,不断努力下,他成了公司销售冠军。

此后,张义鸿先后供职于几大开发商:复地、中海和凯迪,对房地产开发全流程有了更系统的学习和了解。

完成行业经验积累的张义鸿,自立门户并掀起2006年~2007年上海地产界并购风云。之后,他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再度加盟凯迪集团,“我仍然看好房产。”

“这个行业很有意思,每块地、每个项目都不一样,都能带给你新的感受和梦想。而且房地产关联复杂,从业者要有丰富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年轻人而言,是宝贵的人生经验和财富。”

并购明星

经过数年行业经验和人脉关系的积累,张义鸿2006年3月成立上海鸿毅投资管理公司,涉足上海二级土地并购咨询服务领域,,开始运作大宗土地并购。

当时运作的第一个重磅项目,就是2006年3月开始协助万科收购上海鲁班路项目。但可惜收购流产。尽管第一个“大单”未能成功,但并未影响张义鸿仍然满腹热情,这热情和教训,成就了这位上海“明星中介”的“低开高走”。

2006年6月,中房集团出现资金周转困难,有出售项目的意向,张义鸿第一时间了解到并第一时间参与。“当外面市场上知道这个消息时,我已经在帮助收购双方展开相关收购合作洽谈的工作了。”张义鸿回忆说。参与及时、服务到位,中房项目的运作相对顺利而快速。当年9月,上海万科就完成了对相关项目的收购。

刚签完中房,张义鸿紧接着就开始帮上海恒大项目寻找买家。当初恒大方面本只打算卖一个项目,用于回笼资金并为楼市调控准备流动资金。张义鸿用3个月说服恒大方面把5个位于世博会周边的项目,以近13亿的价格都卖给了万科。

几乎在二度告捷的同时,张义鸿导演的第三幕“大戏”也在紧密筹划中,不过,这个项目的复杂和精彩程度远超前几个,最终演变成经典。

“浦东民生路的铜山街项目,从2006年11月15日万科收购中房滨江项目的第二天开始接触,到2007年11月23日签约,历时一年整。耗时如此长的原因在于,项目并购本身金额大,涉及面广,而当年上海房地产市场变化较大,转让方的心态也随着市场的变化波动,我们还要同时协调转让方的两个大股东。”张义鸿回忆到。

在张义鸿的斡旋下,万科最终在2007年11月以23亿元成功收购铜山街这一浦江边稀缺的项目。

帮助上海万科三个总金额高达55亿元的并购服务成功,张义鸿一炮走红。

除万科以外,张义鸿还先后帮助北京天鸿集团与某信托公司合作,完成了用于前期土地款缴纳的房地产信托计划业务。帮助金地集团和平安信托达成百亿融资等项目。其主要客户,还包括中海、仁恒、华润、龙湖、富力、SOHO中国等市场上活跃着的大部分开发商,和还有太平洋投资、普凯投资等诸多在国内市场活跃的外资基金,目前完成的项目公司并购涉及金额约百亿人民币。

再入凯迪

就在张义鸿一跃成为上海二级土地市场的投资并购中介明星时,却选择了再次加盟凯迪公司。他的职场法则是——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节奏,在不同的时期扮演正确角色、做合适的事。

张义鸿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几次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间接加速了房地产行业的洗牌,当年拥有土地存量项目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大都已完成手中项目的开发或转让。而房地产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尤其讲求规模和品牌效应,专业化和规模化的要求促使公司必须加快品牌建设的步伐。”

张义鸿看好凯迪集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这家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业的专业企业,自2003年实施转型整合以来,从住宅开发经营发展到城市现代商业地产和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开发建设。

“我是伴随着凯迪成长起来的,看着公司净资产从两千多万发展到二十多亿。老板与我更像是朋友,他是传统的中国商人,节俭、努力、敬业、守信。”张义鸿说。2009年,他帮助凯迪拿下ST国药(股票代码600421)控股权,几乎借壳成功,却被“史上最严”的调控暂时挡在资本市场之外。

面对当前的国家对于地产的限贷限购,张义鸿认为,从长期看,政策并不能永久性地压制需求,改善性需求的存在,加上供给的减少,必然使大宅别墅在中长期持续利好。

凯迪集团秉承务实稳健的原则。在深耕上海地产十年之后,并没有像许多本土企业那样逐渐被淘汰,而始终保持了一定的开发规模,对产品精耕细作,最终在上海这个全国品牌争霸、境外资本角逐最惨烈的市场中屹立不倒。

品质人生

张义鸿眼下很忙,凯迪集团在佘山高档别墅区的大盘凯迪赫菲庄园即将推向市场。如同这片千万级别的独栋别墅群那样追求品质,无论工作时多么剑拔弩张,张义鸿仍保持了一份优雅和时尚。

“我怀念小时候,那个年代虽然物质缺乏,但我可以感觉到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现在社会让我感觉最无奈和无助的事情就是大家压力太大,追求太多,欲望太多、太忙了,活得没有自我。”

有了理想的工作,张义鸿的理想的居所是拥有一套市中心的高品质的公寓、城郊一套别墅及海边的一个小屋。他希望房子既有优越的地段、一流和人性的规划设计,也有高品质的开发和良好的物业。

闲暇之余,他喜欢和家人待在一起旅游、参加各种艺术展,看一流的演出、看书、看碟、听音乐等等。我个人理解的“高端生活”含义之一是和家人及一群志同道合、品味相同的朋友能在一起享受丰富而多彩的人生。

张义鸿爱替奢侈品“打抱不平”,“我个人对适合自己的奢侈品品牌还是比较认可和热衷的,它意味着个人素养和生活态度,外在的表象是高品质生活的体现,内在是个人内涵和修养。

在张义鸿看来,顶级工艺和材料的结晶,是产生梦想的东西。奢侈品消费从来就不是一种物质消费,而是体验式消费的峰值时刻,其最重要价值是带给人一种高品质的感受、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一种卓越而优雅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但我不会去追赶潮流,我一贯只选择适合自己个人风格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