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友消息 > 正文

永远的白求恩---纪念中加建交40周年

【来源: | 发布日期:2011-06-27 】

早在20多年前,我们到北美进修时,就听说白求恩的故乡在加拿大多伦多附近,但是因为学业繁忙,来去匆匆,始终没有去过白求恩故乡瞻仰,成为当时北美之行的一桩憾事.后来,我们的儿女都到北美求学定居,我们退休后也就经常来往于中国与北美两地,终于有了参观白求恩故居的机会,而且不止一次,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和体会,再加上我们近来也阅读了一些介绍白求恩的资料,写成此文,与大家分享.

白求恩故居

白求恩故居坐落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著名的旅游区姆斯科卡(Muskoka lake)湖边的小镇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st),这个小镇在姆斯科卡蜜月湖风景区内,距多伦多市大约200公里,姆斯科卡也是安大略省著名的林业区,现在更以旅游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自驾车沿高速公路HWY 400北上在巴里(Barrie)接HWY 11再继续向北,大约两个小时就到了格雷文赫斯特小镇,在刚下高速公路时,就可以看见道路旁有明显的白求恩路的标牌,在公路交叉的三角地带,有一个十分醒目的休息场所,有北极熊的雕像,有儿童游戏场,旁边的建筑都是麦当劳等快餐店和便利店。是游客们休息的好地方。白求恩故居的地址是:235 John Street North,Grabenhust,Ontario.

白求恩故居的楼房原来是教堂为供职牧师建造的专宅,白求恩的祖先是苏格兰人,他的祖父是医生,父亲是基督教牧师,母亲是传教士,所以白求恩生于此,长于此。1970年中加建交后,加拿大政府宣布白求恩为加拿大国家纪念人物,1976年,政府购下了白求恩父亲的这栋住宅,并恢复到1890年白求恩诞生时的样子,又把邻居的一栋白色房子买下来,成为白求恩纪念馆。

当汽车在John Street街上行驶时,很容易就找到这两栋有醒目标志的建筑物。在白求恩纪念馆的大门前挂着白求恩的巨幅画像,上面写着英文Bethune,下面写着中文白求恩。

白求恩故居是一栋两层楼的普通民居,有着米黄色的外墙,楼下的客房里摆着风琴和煤油灯,书房和卧室等都保留着19世纪末白求恩在这里居住时的布置,卧室的床上还镶有帐幔,二楼有白求恩大夫参加西班牙内战和中国战争时留下的珍贵照片。

白求恩纪念馆也是一栋两层楼的民居,在一楼有一个专门介绍白求恩生平的放映室,坐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介绍白求恩大夫生平的电影,大约15分钟长,配有英文,或中文解说,其他房间陈列了许多白求恩大夫生前的遗物和照片,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有白求恩作为一个医生在医学上取得的杰出贡献:他在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执教时所发明的医疗手术器械;他在战场上创立的战地医疗救护站;一封他写给他侄女的亲笔信;许多他和家人的照片;他在从小到大不同时期的照片,尤其珍贵的是他在两次世界大战战场上的照片.这里还展出了许多来自中国的礼品和各种白求恩塑像,画像.

白求恩纪念馆每天上午10点开馆,记得有一次我们去早了,只好在周围转了转,等了大约半小时,才得以进门参观.展览馆里有专门的接待人员,还可以现场讲解.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5万多观众到此参观,而其中一半以上就是中国同胞.为此,加拿大政府专门招聘了两位华裔工作人员,为参观的华人服务.

白求恩故居的周围与加拿大普通民居一样,有前院,后院,两栋房子的院落已经完全连通,花草,小径都井然有序,给我们印象很深的是几颗高大的枫树,夏天浓密的绿叶可以遮荫,秋天的枫叶色彩斑斓,枫树是加拿大的国树,加拿大的国旗上就有一片红色的枫叶.秋天正是加拿大的旅游旺季,来白求恩故居参观的人也特别多,我们有一个秋天到白求恩故居参观,看到满园都是多姿多彩的枫叶,忍不住在地上寻找自己喜欢的枫叶,带回家留作纪念.

白求恩生平

白求恩1890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莫斯科卡地区的格雷文赫斯特镇,祖籍是爱尔兰人,父母是教会牧师和传教士.他童年时深受当医生的祖父的影响,立志要当一个医生.白求恩毕业于具有200多年历史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至今他的毕业照片还陈列在学院走廊中.他虽然出生在一个比较富有的家庭,但上大学时靠半工半读维持学业和生活,他当过餐厅服务员,消防员,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加拿大参战,战事虽然主要在欧洲进行,但是1916年白求恩加入了加拿大皇家海军,去到欧洲前线,在战争中,他为了抢救伤病员受了重伤,分别在英国和法国住院疗养达半年之久,回国后他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取得了博士学位.

后来,白求恩到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工作,边教书,边行医.逐渐成为一个著名的胸外科医生.由于他努力工作,钻研技术,很快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例如,有一位妇女得了甲状腺肿瘤,必须动手术诊治,考虑到手术后脖子上会留下一道疤痕,影响容貌,白求恩大夫精心设计手术方案,使得手术痕迹处恰好可以被项链来覆盖,这种集人性,审美,技术于一体的精神使许多人折服.在行医的过程中,白求恩大夫见到许多贫富不均而造成的社会现象,富人得病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照顾,贫困的人缺医少药,甚至只能等死,他开始信仰共产主义,并于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白求恩大夫曾发表"从医疗事业中清除私利",一文,明确提出:"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看作是一种耻辱.”白求恩大夫还访问过苏联,看到了那里医疗,健康福利制度的优点,回到加拿大后,大力推动全民保健,并身体力行,多次免费为穷人治病.

1936到1937年,白求恩大夫作为战地医生,以支持国际反法西斯志愿者的名义去了西班牙,参加了西班牙反法西斯内战,他在马德里创办了一个移动的伤病员急救系统,成了日后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雏形,为了输血以抢救失血过多的伤员,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方法,,他的工作态度和钻研精神被毛泽东高度评价,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评价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是"精益求精",这是十分恰当的,这也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努力工作时的追求.

白求恩大夫在加拿大海军当军医时往返于加拿大和欧洲之间,结识了一个苏格兰爱丁堡的姑娘弗兰西斯,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两人于1923年结婚,1926年白求恩染上了肺结核,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所以与妻子离婚,但在他康复以后,两人又复婚了,然而,由于白求恩献身于自己的事业,追求自己的理想,两人聚少离多,这一对恋人又于1933年再次离婚.白求恩自己没有子女,但很爱孩子,所以极为疼爱自己的侄女和外甥女,在白求恩展馆内,有一封白求恩生前写给自己侄女的亲笔信,这封信写得极为用心,除了文字以外,还有剪报,图片,绘画,像白求恩这样一位工作繁忙的外科医生,花这么多时间给下一代写信,充分反映了他对下一代的关爱.

1937年,白求恩大夫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刚开始来到武汉,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力邀他去到各自的战场,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最艰苦的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前线晋察冀边区,同他在西班牙一样,一到前线他就开始筹备建立战地医院,并迅速开展救治伤病员的工作,著名摄影师侯波同志曾拍摄过白求恩在前线的工作照,在一个破庙改建成的简陋的手术室里,白求恩大夫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低着头,弯着腰,聚精会神地工作着.这张照片看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动.1939年,在五台山地区为伤员动手术时白求恩大夫的中指不幸受伤,遭到感染,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不久就患上了败血症,到11月10日,白求恩大夫高烧到40度,病情迅速恶化,抢救无效,于11月12日在中国河北唐县去世,白求恩大夫去世时年仅49岁.

白求恩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文章里的一段话,这耳熟能背的话语是对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高贵品质的肯定和赞美.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和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永远是树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块丰碑.

白求恩大夫为人类的解放和幸福奋斗一生并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的光辉事迹,在加拿大过去好像并没有广泛,持久的宣传,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加拿大建立外交关系后,加拿大政府才宣布白求恩大夫为国家纪念人物,此后在他的出生地设立了白求恩纪念馆,他的事迹才逐渐为加拿大人认知.近年来,有一个加拿大杂志组织评选加拿大最知名的人物,白求恩位于第30几位,仅在一个著名歌星之前,而如果在中国,评选最著名的国际人物,白求恩大夫无疑会排在很前面.我们中加两国的政治理念,精神追求和文化差异,由此可见一斑.

在中国,白求恩大夫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是因为他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抗日,并以身殉职;也因为毛泽东为他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这篇不长的文章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广为流传,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纪念白求恩”一文和毛泽东的另外两篇文章”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一道,被称作"老三篇",成为当时政治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仅组织群众认真学习,领会要点,某些地方还要求群众背诵,所以我们这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几乎都能背诵”纪念白求恩”中的重要段落,文章中提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今天,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可是商品经济带来的副作用,诸如”一切向钱看”,”见利忘义"等,由此带来的贪污腐化,道德沦丧,弄虚作假等坏人坏事沉渣浮起,甚至连高等学府这样的"圣地"也会出现雇凶伤人,成窝贪污之类的违法乱纪事件,由此,再次提倡白求恩大夫的无私奉献精神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白求恩大夫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国家,富有的家庭,工作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可是为了支持中国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正义事业,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战火纷飞条件极其艰苦的中国战场,以自己精湛的医术无私地为前方战士和老百姓服务,直到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伟大的精神和意志不正是我们现代中国人所缺乏,值得大力提倡和发扬的吗?

我们虽然不止一次地参观白求恩故居,但是只要有机会,我们还愿意再去,因为我们是抱着一种朝圣和感恩的心情去瞻仰这位伟大人物的故居的.近年来中加之间的外交谈判几经波折,但终于达成协议,加拿大成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侨居在加拿大的华人无不兴高采烈,今后,我们华人到加拿大不仅可以是读书,探亲,工作,还可以是旅游.所以两国的民间交往会更加频繁,许多旅游公司已经跃跃欲试,开始筹划和安排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旅游活动,2010年是加拿大和中国建交40周年纪念,举办了许多活动,第一批来加拿大的中国游客,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高规格的接待,几乎所有的游客都提出了要参观白求恩故居的要求,正如一家报纸上的大标题"白求恩故居成中国游客熱点".这标题虽然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无论是留学,定居或是旅游的中国人都把到白求恩故居参观当作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今后,去白求恩故居参观一定会更加便捷,圆一个我们敬仰,感恩的梦.

中华民族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受人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我们将永远铭记白求恩大夫对中国人民的恩德,世世代代发扬他的伟大精神,为人民的福祉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焰,黄乃瑜2010.12.24于多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