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区活动 > 正文

【北加州校友会】 第十期硅谷论坛顺利举办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08-31 】

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 微信号hustxyzh

功能介绍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官方公众账号

第十期硅谷论坛,达闼科技(CloudMind)创始人黄晓庆校友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八十多名师生带来了关于云端智能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的相关讲座。随后的对谈环节,PPTV创始人姚欣校友更是跟黄晓庆进行了深度对话.

相聚斯坦福,共诉喻家情

华中科技大学77名参加斯坦福和伯克利暑期学术夏令营的学子在启明学院副院长黄刚等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硅谷论坛。点团队现任掌门人钟国辉老师号召了10多名点团队硅谷站的队员到场与同学们交流。同时国际教育学院原院长余海林、经济学院卫平教授、电信学院曾喻江老师、艺术团姜芳老师也莅临硅谷论坛,与校友们亲切交流。

首先是国际教育学院原院长余海林、启明学院副院长黄刚致辞。余院长表达了对校友的感谢,寄语同学们要好好把握走进世界一流学府学习交流的机会,积极提升自我;黄院长介绍了我校本科生出国交流、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希望硅谷校友能够助力学校的双创教育。

接下来,黄晓庆校友风趣地向同学们介绍云端智能机器人,深入浅出,知识量巨大,同学们收获良多。之后,姚欣学长与黄晓庆学长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同学们了解到目前云技术、文字技术图像识别、服务机器人是极具希望被商业化的,若干年后,或许今天同学们不敢想象的事情就会被人工智能实现。

论坛结束后,许多硅谷校友与夏令营学子们在草坪上席地而坐,分小组交流心得。这些校友中,有在苹果的资深高级经理,有Facebook、Google、Uber等高科技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还有在斯坦福攻读博士学位的学长等。校友们都无私地分享经历及经验,希望华科人以后能走得更远更好更顺。刚从斯坦福毕业的向雯琦学姐,虽然远在国内,也特地委托从杜克大学到斯坦福访问的李尤学长向大家转达她给同学们的建议,希望能给还在学校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烈日炎炎,阻挡不了大家交流的热情,不同思想的碰撞擦出了火花,师兄姐们的关心也让同学们倍感温暖。这或许就是华中大精神的传承--一批批学子们坚韧不拔地奋斗、敢于竞争和创新,即使离学校再远,也不忘发扬华中大人互帮互助的精神。


华丽丽的分割线

接下来是,高密度知识时间——看看大神校友黄晓庆和姚欣都聊了些啥....

|机器人的大脑,不必在身上

所谓云端机器人,就是机器人的大脑在“云端”,那为什么机器人未来的形态必将是大脑在云端?

要知道,人脑拥有1000亿个神经元 ,相当于有1000亿个芯片的计算机。如果要有这样的大脑,需要2000吨重的电子元件制造出来,不管“摩尔定律”怎么发展,这样的大脑在机器人身上是无法实现的。

可以达到的50毫秒的延迟的4G ,已经即将到来的5G,让机器人大脑在云端成为可能。

如果把大脑想成一个cpu的话,神经网络把指令发到身体各个部位就好像从cpu总线向身体各个部位发送命令,那延迟就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平均而言,信息丛人的大脑传到身体某部位的信号传输需要100毫秒以上,而在4G时代,从网络的这端到那端,只需50毫秒。

黄晓庆激动的说道,那未来的机器人就是大脑在云端,中间通过一个网络,而机器人的身体就是阿凡达!只要我这个网络传输的时间是在100毫秒之内,那我就跟人没有差异!

云端智能其实是高频简单操作在前端,低频复杂操作在后端的综合。需要深度思考的低频复杂操作任务通过云端完成,可以接受有一定的延迟。而高频简单的操作机器人为终端的本身就可以完成。云网端三体相互配合,一起打造高认知灵敏机器人。

|如何实现云端机器人?

云端机器人就是云端大脑+专属网络+服务机器人本体。

云端智能机器人会把大脑放在“云端”,通过云端的大规模神经网络,来进行深度学习和训练,以期获得较高的智能化水平,使得云端能够像人类大脑一样进行思考和分析。

机器人的“大脑”还采用基于HARI(Human Agumented Robotic Inteligence)Xaas Cloud的云服务。在Xaas Cloud的云服务中包含许多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智能翻译等等。

而云端智能机器人系统的“躯体”则为各种终端执行机构,例如服务机器人、导盲机器人、宠物机器人等,负责指令的执行与信息的采集。

既然机器人都是云端控制的,那怎么保障安全?黄晓庆认为,信息安全是非常终极的需求。达闼科技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内联网云服务技术MCS(Moblie-intranect Cloud Service),确保云端智能机器人的安全性。简单地说,就是以“隔离”的思想构建安全的云网端结构,让你看不到我的机器人,还怎么攻击呢。

|让机器人真正服务人

多伦多大学的Geoffrey Hinton教授,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在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架构模拟人类大脑,直到2006年他关于深度学习分层优化的问题发表后,深度学习算法才初步被完善了。可那是计算能力不足。到后来用GPU训练深度学习模型,ImageNet图片识别库的成立,迎来了深度学习在学术界的转型。直到2016年AlphaGo 战胜了李世石, 直接证明了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开始应用了。

但是黄晓庆认为,能战胜人类棋手的人工智能还远远不够,让机器人真正具备服务人的能力,甚至超过人。

在未来,我们要赋予机器人感受人感情状态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才会有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要赋予他们想象力。就好像你请你朋友去机场接一个他没见过的朋友,你是给他看一张照片就够了,还是你要给他看一万进行学习,他才知道谁是你的朋友?如果赋予了机器人想象力,他们就可以从而创造新的数据。也可以多个网络连接起来,把具体问题变成抽象问题,通过学习搬运球,就可以知道如果搬运东西这个抽象概念。

在未来,无处不在的云端智能,人人都爱的机器人服务能够改变人类的生活:比如跟人交流之外,实现烹饪、陪伴、清洁、看护老人等功能,每一个功能都是一个垂直应用的领域;对城市面貌也有可能发生改变,比如替代垃圾工人、安保等,可以说,如果没有智能机器人去做服务,就不能称得上是“智慧城市”了。2025年,达闼科技让你实现把你的机器人保姆带回家的梦想。

介绍完高端的云端机器人,就来到了轻松的对谈时间。看看这次邀请到的校友和科技达人姚欣提了哪些犀利的问题,看看黄晓庆校友给我们分享了什么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有趣的故事吧!

“华中科大给你印象最深的事?”

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都对学校有浓浓的情感,像姚欣,像黄先生。每年都会回母校经验交流分享,每每谈到母校,都有很多感慨。那黄先生的那个时代的华科对他有什么特别?

他说自己是重庆人,想要去离家远但是又能吃米的地方。当时华中科技大学那时叫“华中工学院”,校长朱九思,凡是看到文革时哪个有名教授被批斗,就把他们请到学校,所以全校弥漫着求真务实的风气,而且HIT跟MIT 仅一字之差,当时华科就是中国麻省,聚集了一众清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作为78届的大学生,黄晓庆入学年龄很早,仅16岁,但他认为,人生觉醒的时间是在学校形成的,而当年老校长朱九思所做的一个举措,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1979年,朱九思在中美建交后去美国交流,回国后要求每一个专业课开一门全英文教材课。黄晓庆上的那一门全英文教材就是《电路基础理论》。于是,大家一手拿着英文原版书,一手拿着老师的手抄翻译本。

当黄晓庆前往美国留学后,想在研究生院申请工作,助教拿出一本书问“这个你会不会”,黄晓庆惊喜地发现,这本书恰好就是当年的那本《电路基础理论》。于是他自信地回答,“别的书我不敢说,但这本每一题我都做过。”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份工作,顺利地解决了在美国生存的问题。

黄晓庆感慨,这也许就是学校冥冥中对自己的一个重要影响吧。

“三次选择,心态的变与不变 ?”

黄晓庆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后回国参与创办UT斯达康,进而到中国移动担任研究院院长,两年前创业,三次选择,心态上会有什么变化?

黄晓庆认为,里面看似连接不起来的东西,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内核,那就是他16岁的梦想。从16岁起,自己就希望做一个伟大的工程师,这一直没有改变。

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到1993年回国创业,是因为90年代回去后发现,国家真的需要一帮人帮助建设,就像当年美国开发西部一样,所以决定加入UT 斯达康。

到了2007年,黄晓庆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找到他,希望帮助中国移动建一个“贝尔实验室”,因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不应该仅是“拿来主义”。黄晓庆无法拒绝,所以加入了。

如果说93年那次是被拉着创业,达闼科技的创业则是经过非常长时间的思考。比过去更有经验,比过去更成熟,而且现在是主要的创始人和负责人,所以压力会更大一些。

作为也是创业者企业家的姚欣,谈到,对于多次创业者而言,很多时候,第一次创业往往是为了证明自己,而之后的创业更是改变世界,而这正是黄先生在做的事情。

黄晓庆鼓励校友们,一定要有梦想,软银的总裁孙正义曾告诉他,18岁时就给自己的人生规划了60年,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于是,孙正义40岁就成为了亿万富翁。“人生对自己的梦想要有,还要很仔细地去想,想好了是会成真的。”

“失败的故事呢?”

黄晓庆觉得自己天生乐观,没有什么挫败感。

对一次创业印象很深。那时候跟同学决定要做一个芯片,第一次tape-out就失败了,那时候一次tape-out也得大几万美金呢。然后只好坑哧坑哧埋头做,但第二次又失败了,当时的另一个创始人都快要决定不在投钱了,放弃这个了。他主动提出自己花钱第三次流片的坚定感动了这个创始人,决定第三次流片。现实总不如故事来的那样,第三次流片还是失败了!但是他仍不放弃,和合伙人通宵达旦了几个晚上,最后找到了原因,在芯片外围加了一个运算放大器,把问题解决了。UT的第一代产品就是这样诞生的。

他坚信,用自己设计芯片,把成本能降低100倍,然后他做到了。

在他看来,创业中很多失败是很自然的,但能够坚持很重要,还要能够有办法坚持。要对创新抱有坚定的态度,又不怕失败,持续地找到突破点。

“大公司纷纷入海的人工智能时代,创业公司的机会在哪里?"

确实,谷歌,Facebook等很明显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很多,拥有的人才也很优秀。但是从创业者的角度怎么看,到底现在硅谷创业的人工智能公司是什么人在创业。

研究下来会发现,很多人其实都是从优秀的大公司出来的技术人员、市场人员,为什么不在大公司推动而是决定创业?这里就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执行力,尽管人、钱都很多,但是当聚焦到某一个点发力的时候,不如一个小团队。

这就好比田忌赛马,所以说小公司不要去跑大公司的“上马”,大公司做什么,就不要做这个领域。优秀的小公司还是有发展的能力跟空间的。

风趣幽默,脑洞大开的精彩的分享和访谈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无论是文革后第二批大学生,中国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贝尔实验室,UT斯达康,中国移动,到现在的达闼科技,他总是领头羊,站在了大潮来临的前端。

从他的经历中我看到的是不变的激情,执行力,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的赤子之心和对梦想的坚定。

他说自己的梦想是做一个真正的家庭保姆智能机器人,但我感觉他正在布一个很大的局,可以成为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托举着的局,一个人机交互规则的局。而我们看到是他对这个局的坚信和坚定。

期待着2025年,我的云端机器人保姆

期待着一起见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关于我们

硅谷论坛

硅谷论坛是华中科技大学北加州校友会主办的一个系列活动。我们当中有些人,通过他们各自的经历和磨练,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世界。我们希望找到他们,并让他们把看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这就是硅谷论坛,一个集聚经验的沉淀,知识的激荡,和观念的冲击的平台。走上过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的,有创业成功的大咖,有身居要职的风云人物,有桃李满天下的师长,也有正在拼搏的创业者。当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也会给更多的人灵感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而如果你已经走上那条探索之路,也许我们下个要找的就是你。

华中科技大学北加州校友会

(HUST Alumni Association of Northern California,简称HUST-NCAA), 旨在为加强生活、学习、工作在硅谷及旧金山地区的华科大校友之间的联系、增进友谊、促进合作以及互帮互助等提供一个联系平台。校友会也将致力于加强与母校、硅谷地区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校友会和兄弟协会之间的联系, 从而为校友们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即将打开"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