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未至,而冬亦离未离,寒气依然袭扰着锡城,然,新年的脚步近了。虽然还未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温润,却也过了元旦,忽想起12年的跨年,在汉口江滩,着实感受了一把跨年的震撼。烟花与孔明灯,啤酒与铁板烧,当然还有风,与人潮。又不由自主地想起华中大,她就像是我身上,除了中国人之外的另一个印记,款款赤子心,不忘四年情。

1月17日下午,在无锡君来梁溪饭店,2016年华中科技大学无锡校友会年会举行,与会嘉宾除了有在无锡的华科人,还有华科上海、苏州等地的校友代表,同时还有哈工大、厦门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各兄弟高校无锡校友会的代表。除了有刚毕业不久的小鲜肉,也有建校初期华中工学院的老前辈,除了有工科背景的技术宅,也有在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等方面有所专长的大牛。除了无锡本地户籍的,还有上海的,北京的,湖北的,山西的,浙江的等各位校友,或许曾经我们并不相识,然而,华中大这一大家庭让我们欢聚在一起。
款款赤子心,不忘四年情。
袍泽
时光荏苒,转眼华科,已走过60载的风云变幻。从一个新生儿到花甲之年,岁月的斑驳,是西五楼壁上的爬山虎,也是老图书馆门前的绿荫。第一批进入华中工学院读书的学子,犹当初的稚嫩少年,如今已过耄耋,是谁原先那般年少轻狂,又是谁那般英姿飒爽。或许相识只是因为同听了一节课,但是彼此之间的袍泽之谊却跨过了一个世纪。(下图为华中工学院50级校友黄森如,53级校友吴景平)

连理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熟悉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可是,那天的青年园,你,仅仅只是一个侧脸,而我,也不过是惊鸿一瞥,淡淡而婉娩的眼睑,划着不经意的指尖,却,明晰了我的岁月。我寻遍自习室的角落,只为坐在你的身后,让我的心,离你近一些。你总说儿子帅气阳光,随了我,但我却想说,是你让我变成了此刻的自己。
传承
风雨60载,桃李满天下。无论是老骥伏枥还是朝气蓬勃,祖孙的年纪,却能一起把酒言欢,因为华中大,我们身上同一种印记。举杯畅饮,合影留念,足足大半个世纪,华中大,岁月在变,而这种传承却代代为继。(下图为与会最年长校友50级黄森如与最年轻校友11级徐小石合影)

学在华工,我们的华中大,一直以治学严谨而著称。不管是原先在学校还是毕业之后走上社会,科研精神一直是华中大人的精神风貌,从华科无锡研究所的成立,到3D打印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倾注了众多华科人的心血。除此之外,还有数位在医疗,科研等方面成绩斐然的校友给我们做了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成功。(下图为丁劲峰博士/副教授介绍华科无锡研究所)

宴会与抽奖
觥筹起交错,与子俨相拥,款款赤子心,共叙同窗情。无锡的食物,与武汉相比略为清淡,但也很是可口。当然,还有重头戏抽奖环节,感谢无锡校友会的倾力赞助,中奖的校友心里乐开了花。除了晚宴,娱乐助兴也是很有必要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小提琴的优雅,歌神《再活500年》的荡气回肠,伴随着灯光烛影,宾朋之间的畅谈,以及我的不胜酒力,我仿佛回到了喻园,走在最常走的那条小路上,通往东九的幽径,四季更替,两旁的风景也变幻无常,只是那片美,美的永恒。(下图为歌神夏晓春为大家倾情演绎《再活五百年》,《新贵妃醉酒》。

倘若,倘若我们没有遇见,那么,那么也就不会别离。我就像虔诚的信徒,在朝觐的路上,行着一步一叩的礼节。转山转水,款款赤子心,不忘喻园情。
(撰稿徐小石,摄影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