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院系活动 > 正文

美国工程院院士陈刚校友做客能源学院铭师讲堂

【来源: | 发布日期:2011-10-08 】

华中科技大学建校五十多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友,他们在中外各界闪耀着光芒。陈刚院士就是能源领域的杰出代表。陈刚院士是湖北南漳人,1984年和1987年分别获得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动力系(能源学院前身)学士和硕士学位,1989年被公派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留学,后来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201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他是美国热能传递、纳米技术和能源领域的权威人物,在美国担任能源部前瞻能源研究中心主任职位。

能源学院第九期以“启迪智慧,丰富人生”为主题的铭师讲堂10月7日上午9:00在动力楼402开讲,陈刚院士担任主讲人,此外还特别邀请了即将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的何静博士参加此次讲座。

陈刚院士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他的讲座内容的:未来能源挑战、学术领导者、学术大环境。陈刚院士在PPT里用折线图向与会者形象的展示了世界人口增长之快,而随着人口增长,世界能源需求危机越来越严重,他指出,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会从13TW(ITW=109KW)飙升到25—30TW,到2100年估计会升至40—50TW,这么大的能源需求对资源与土地的消耗是相当大的,要改善能源危机的严峻形势,能源领域的研究还任重道远,他鼓励在场的能源学子挑起这一重任。搞学术、搞科研,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而且要有独到的见解,敢于挑战权威,要“站在别人的前面,走在世界的前面,做leaders(领导者)”,陈刚教授如是说。就像太阳能发电一样,之前只有在光伏发电上有聚光之说,但陈刚院士创造性的提出了光热发电的聚热模式,解决了聚光造成的太阳能板面积过大的问题。在场的一位能源学院研究生请教陈刚教授在研究项目时该怎样找到突破点,他指出就是要做好“博”与“深”的平衡,第一,广泛涉猎、多学;第二,对于一个问题一定要钻进出,才会有突破,才能成为“领导者”。陈刚教授以他的导师田长林(1936—2002)为例,他是传热学的专家、权威级人物,陈刚教授告诉与会者,要能成为权威人物,就得专注于你所研究的问题,要有执著精神。Millie Dresselhaus教授是经常和陈刚院士合作的一位教授,已经是一个八十高龄的老奶奶了,陈刚院士告诉与会者这位老奶奶不管什么时候(即使是圣诞节)她都会早上六点半准时出现在办工桌旁,她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她的学术才华赢得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尊敬,陈刚院士指出责任心也是成为“leaders(领导者)”的重要因素。最后,他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术环境。麻省理工学院的学术氛围是相当浓厚的,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至今为止,麻省理工工学院以产生了7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里也有传统的学生组织和科研学术制度,还有麻省理工学院自己的企业链,这一连串的优良制度成就了麻省理工学院的辉煌,所以陈刚院士指出大的学术环境也是影响科研进展的关键因素。

接着,何静博士从学生的角度介绍了他的研究领域。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涡强化传热、共轭热分析等,他着重介绍了他们一个以大雁“V”字形飞行为启发研究开发出效率得到明显改善的涡轮机,从而告诉与会者,做科研,一定要时刻思考如何利用基本技能扩展当前研究领域,如何发现周围的规律来解决已有的问题。

讲座于上午11时许结束,部分与会者与嘉宾合影留念。听完讲座后,不少同学表示深受启发、以后一定要铭记陈刚院士和何静博士的建议,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