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会平)4月27日,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在线发表我校物理学院超快光学实验室周月明副教授论文,题为《近前向散射强场光电子全息成像:提取散射振幅相位》(Near-Forward Rescattering Photoelectron Holography in Strong-Field Ionization: Extraction of the Phase of the Scattering Amplitude)[Phys. Rev. Lett. 116,173001(2016)。周月明为第一作者,我校为第一研究单位。
论文中,周月明与合作者在强场光电子全息成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地从光电子全息干涉图中提取了原子散射振幅相位这一重要结构信息,为全息成像技术在探测原子分子超快动力学过程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强激光场的作用下,原子分子隧穿电离的电子能够与母离子发生散射,这些散射电子携带了母离子的信息,可以对母离子“自探测”成像。2011年发表在《科学》上的实验观察到了散射电子与隧穿电离的直接电子的干涉——全息干涉。这种干涉中包含了原子分子结构信息,是获取原子分子超快动态过程(阿秒量级)重要的手段。但是,人们并不清楚这种全息干涉谱包含的结构信息是什么物理量,以及如何提取这种信息。因此,强场光电子全息成像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超快光学团队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强场光电子全息干涉的形成过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指出光电子全息干涉谱所携带的结构信息为散射振幅的相位,并提出了获取此相位的方法,成功地从强场光电子全息干涉谱中提取了散射振幅的相位,为全息干涉成像在探测原子分子结构及超快动力学过程方面的应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周月明2008年本科毕业于我校物理学院,后进入超快光学实验室,师从陆培祥教授开展超快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如建立了强场次序双电离的理论模型;提出并演示了控制强场非次序双电离电子关联的理论方案等。他博士期间在物理学、光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他引300余次。曾获第八届饶毓泰基础光学奖优秀奖。2015年7月周月明成为物理学院教师,继续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Phys.Rev.Lett.、Phys. Rev. A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5篇。
论文链接:http://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16.17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