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秋,华中科技大学外事处传来同济医学院78级卫生系(简称78卫)校友李昊同学离世讣告,我悲伤不已,昔日的同窗时光重现脑际……
李昊生前的最后岗位是华中科技大学外事处处长。他年龄与新中国同步,在大班属于年龄大的“解放牌”校友。他与我同年(1978)考进同济医学院,同窗学习五年,分别担任大班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我们同时留校工作(1983),先后出国学习并回国服务,为大医学和心理社会化的发展同舟共济、同缘济世。
未曾想,疫情带给校友太多悲伤!李昊兄挺过两年抗疫艰难岁月,先独自送别爱妻,一年后又因重病缠身住院,与之抗争年余,临终时,海外工作的孩子因疫情未能回家团聚……幸亏有母校同济医院团队,在他生命的弥留时刻精心照护,陪伴他平静走完生命全程。
大班校友两天来一直在怀念昊兄,有24位同学作为150位海内外大班校友代表,参加了华中科技大学外事处举办的追悼会。校友们看到母校组织的亲切关怀,感受到亲朋好友与同事们的思念,分享了同济海内外校友团结友爱精神。
小组同学合影(李昊后排右2)1978
李昊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大家庭。我曾拜读昊兄为他父亲写的纪念文章,“解剖与钉螺研究专家李赋京”(卢刚、王钢主编:《德源中华、济世天下-同济医学院故事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李赋京是建国初期的一级教授、钉螺研究专家,是同济医学院第一代著名专家学者代表,留德博士,与朱德元帅曾是爱国进步团体的留学生同学。李赋京的弟弟李赋宁是西方语言文学大师,著名教育家、翻译家,九三学社成员,曾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和英语系教授、副教务长。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李昊从小就受到良好家风和国际文化的熏陶。他后来在外事工作岗位上耕耘多年,想必他能够感同身受海外游子创业艰难与回归家园情结。去年他爱妻走后,他曾与我谈及母亲,说正在为母亲撰写纪念文章。今日中秋之际,昊兄是否带着心愿追寻父母团圆去了?
追悼会灵堂摆满祭奠花圈,李叔同的《送别》琴声陪伴人们的哀思:“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同济医学院著名社会医学家林竟成教授之子林颐年同学感叹:“我和李昊同学,自幼即相识,两代人在同济大院里工作与生活。父母为同事,从小是邻居,长大做同学。父子接力续医学血脉,两代情谊并总角之交。数载同窗引千秋悬念,半生邻里竟两界分离……”
三小班同学合影(李昊第二排右5)1980
“78卫”是1978年通过高考进入同济医学院(时称武汉医学院)卫生系的150多位大学生组成的大班集体,由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三代老中青校友组成,以团结、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与集体主义精神而闻名。大班在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发展历程中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5年的校园学习、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曾获得省市高校文艺和体育比赛多项荣誉奖励,人才济济、成果丰硕。已故校友李昊是大班佼佼者,他毕业留校,历任卫生系总支书记、医学院外事处处长、华中科技大学外事处处长。他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培育预防医学人才和华中科技大学外事工作与国际交流工作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大班校友回母校纪念毕业30周年之际,我发现一些有趣现象:全班150多位毕业生中,工作在海外、国内预防医学界、非医学界的校友分别占三分之一。在海外校友中,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的生物学家,在世界顶级大学任职的教授,在世界医药大公司任职的白领;在非医学界的校友中,有知名的研究者、心理社会学家和管理工作者;而专业对口的预防医学界的校友多半在从事健康管理、教学以及行政工作。从昔日的抗击非典到今日的抗击新冠疫情,不少校友担任省市区抗疫指导小组成员,有的仍旧活跃在社区街办指导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大班毕业30年同学会(李昊后排右8)2013
日月如梭,转眼又过去十年!疫情3年来,白发苍苍的恩师们相继离开了我们,大班里40年代出生的校友变成了白发老人,50年代出生的校友陆续成了退休赋闲老者,60年代出生的校友也见两鬓如雪……明年将是78卫纪念毕业40周年,会有多少校友能自由行团聚?昊兄的离世,给我们敲响生命警钟。校友们必须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探索职业与生活的关系,做好夕阳彩霞时代的时间管理。
公共卫生一直是医学学科群中的“弱势群体”,只到信息时代到来,社会高度竞争和快速发展,食品污染、病毒变异肆虐和空气阴霾的扩展,自杀、离婚和吸毒现象增多,心理社会压力上升,亚健康人群的扩大,人们开始发现传统医学教育的局限,深刻领悟公共卫生与医学教育的心理和社会模式之要义。同济前辈社会医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勤于思索的习惯和医治大社会的眼光。在职场生涯中,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苦苦探索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之间的契合点,试图整合几个学科的理念,探索医学人文与社会发展的建构模式,既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又看重人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作为社会化的医学人,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多学科的契合点已经出现,新的平台发展前程似锦;忧的是广大人民群众还缺乏科学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类生存环境还存在大量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危机。(郑晓边、张亮、李昊:医学人的社会化.《医学与社会》2013.4)
今日的同济公共卫生学院连续数年在全国医学院校同行专业排名雄踞榜首,得益于它明确的医学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大视野,注重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和应用趋向的整合化预防医学教育和教学,强调预防医学人才毕业后的心理社会发展和为大众健康促进服务的宗旨,宽基础、重实践,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服务于各行各业,成为优质医学教育的最好诠释。
在彩云追月的专业发展中,“78卫”是一片吉祥的彩云,预防医学与人类保健事业是月亮。刚离世奔月的校友李昊是一朵金色祥云,它增加了月光的明亮,凝聚了彩云的力量。当今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挑战。冷战思维、网络限制、文化经济政治冲突使海内外校友的生活工作压力剧增,山雨欲来风满楼!对校友李昊的缅怀定会促进校友们化悲痛为力量。我们相信,同舟共济之母校精神一定会协助校友化解危机,贮存希望!
同缘济世、彩云追月。今日撰文追忆昊兄,希望为同济人抛砖引玉,促进大健康事业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康宁!
作者毕业30年回同济医学院2013(袁京汉摄)
作者简介:郑晓边,同济医学院78级卫生系校友,1983年毕业留校任医学教育研究室编辑,1988年留学加拿大Concordia大学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和老年心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和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